词语 | 解释 |
---|---|
牘聿 | 1.簿籍。基本解释1.簿籍。 |
卷牘 | 卷牍卷牍,读音是juàndú,汉语词语,指的是文件,也指批阅文件。基本解释1.文件。2.指批阅文件。谓官员从事公务。网络解释卷牍卷牍,读音是juàndú,汉语词语,指的是文件,也指批阅文件。 |
尺牘 | 尺牍尺牍是一个词语,读音为chǐdú,指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木简;信札,书信;文辞或者墨迹,字迹。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但多长一尺左右,故有“尺牍”之称,多用于书法、绘画。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 |
天鳳元年牘 | 辞典解释天凤元年牍tiānfèngyuánniándú新莽建国天凤元年(西元14)写定的牍。此牍是当时的墨迹,起笔多逆入,横画收笔处均先下按,而后向右上方轻轻出锋收笔,笔势飘扬而自然。基本解释辞典解 |
案牘 | 案牍案牍,汉语词汇。拼音:àndú释义:案:指书桌或办公桌;牍: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案牍:官府文书。基本解释案牍àndú[officialcorrespondenc |
薦牘 | 荐牍荐牍,汉语词汇。拼音:jiàndú释义:推荐人才的文书。基本解释推荐人才的文书。网络解释荐牍荐牍,汉语词汇。拼音:jiàndú释义:推荐人才的文书。 |
章牘 | 章牍公文《新唐书·王世充传》:“又诏西朝堂听寃诉,东朝堂延谏者。繇是章牍填委,观省不暇。”基本解释1.指公文。网络解释章牍公文《新唐书·王世充传》:“又诏西朝堂听寃诉,东朝堂延谏者。繇是章牍填委,观省 |
連編累牘 | 【解释】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出处】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近义词】连篇累牍【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贬义基本 |
試牘 | 1.谓从事文牍工作。2.犹试卷。基本解释1.谓从事文牍工作。2.犹试卷。 |
公牘 | 公牍公牍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官方的记载、文告等。基本解释公文。指官方的记载、文告等。辞典解释公牍gōngdúㄍㄨㄥㄉㄨˊ公文。近义词公函,公文,文移网络解释公牍公牍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官方的记载、文告 |
補牘 | 补牍补牍(bǔd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补为公牍。基本解释1.宋赵普曾荐贤于太祖,不用。屡奏,太祖碎其牍,普仍缀补破牍复奏,太祖省悟,卒用其人。事见《宋史.赵普传》。后遂用为忠贞事君的典故。2.补为 |
書牘 | 书牍书牍,汉语词汇。拼音:shūdú释义:简牍书信之类的总称。基本解释书牍shūdú[letter]书信书牍盈案辞典解释书牍shūdúㄕㄨㄉㄨˊ信札。《南史.卷五七.范云传》:「书牍盈案 |
進牘 | 进牍进牍,拼音jìndú,注音。基本解释1.古代进奉写字用的木板或纸笺。多指请人赋诗作文。2.进呈书表。网络解释进牍进牍,拼音jìndú,注音ㄐㄧㄣˋㄉㄨˊ。 |
連牘 | 连牍连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iándú,意思是指连篇的书函、文稿等。基本解释1.犹连篇。2.指连篇的书函﹑文稿等。网络解释连牍连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liándú,意思是指连篇的书函、文稿等。 |
木牘 | 木牍牍以木牍为多。把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条上叫做竹简或木简;写在较宽的竹片或木板上叫竹牍或木牍。基本解释古代用以写字的木简。网络解释木牍牍以木牍为多。把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条上叫做竹简或木简;写在较宽 |
讓牘 | 让牍让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ràngdú,意思是让表。基本解释1.即让表。网络解释让牍让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ràngdú,意思是让表。 |
篋牘 | 箧牍箧牍(箧牍)谓书箱、简册。唐柳宗元《答吴武陵论书》:“前一通如来言以汚箧牍。”基本解释1.谓书箱﹑简册。网络解释箧牍箧牍(箧牍)谓书箱、简册。唐柳宗元《答吴武陵论书》:“前一通如来言以汚箧牍。” |
輟毫栖牘 | 【解释】停笔藏牍,指停止写作。牍,古代写字用的狭长木板。【示例】因受的打击太大,他已经辍毫栖牍了。基本解释停笔藏牍,谓停止写作。牍,古代写字用的狭长木板。网络解释【解释】停笔藏牍,指停止写作。牍,古代 |
稟牘 | 禀牍bǐngdú禀牍(禀牍)亦作“禀牍”。呈给上级的文书。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承事上司》:“或因要务,应修禀牍,更须悉白情事。”清薛福成《序》:“曰详文,曰禀牍,皆以下官告其上官者也。”姚琮《史 |
連篇絫牘 | 【解释】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基本解释同"连篇累牍"。网络解释【解释】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
案牘勞形 | 【解释】案牍:公文。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近义词】日理万机【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形容公事繁忙基本解释辞典解释案牍劳形àndúlá |
匭牘 | 匦牍guǐdú匦牍(匦牍) (1).盛放物品的匣子。牍,通“椟”。(2).置于匣中的文书。明李东阳《奉诏育材赋》:“挽英雄于彀弽,录匦牍于丹墀。基本解释1.盛放物品的匣子。牍,通"椟"。2.置于匣中的 |
讞牘 | 谳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南皮张副使受长,官河南开归道时,夜阅一谳牍。”《清史稿·刑法志一》:“高宗临御六十年,性矜明察,每阅谳牍,必求其情罪曲当,以万变不齐之情,欲御以万变不齐之例 |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5 智能云字典zny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3051289号-2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