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共享,全民联欢。第四届海艺节期间,上百场艺术展演活动,在古城新区上演,也走向全市各地,在县城、在乡村,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观赏到高水准演出。图为26日、27日晚上,鄂尔多斯漫瀚调音乐剧《牵魂线》连续两场在泉州大剧院精彩上演。 (陈智勇 摄)

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综述

泉州网11月28日讯(记者蔡紫旻 许雅玲 陈智勇)多彩海丝,文明互鉴。在过去近一周时间里,57个国家和地区的宾朋齐聚泉州,共赴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盛会的大幕徐徐落下,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留给人们的,是多元文化交流碰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一个个高光时刻,是自信讲述泉州故事、海丝情缘的一段段美好回忆,是全民共建共享、全域互动联欢的一幕幕绚烂景象。

留下智慧盛宴——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专业人士,在艺术发展论坛、国际剧院联盟发展论坛上观点争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打开艺术殿堂——来自亚、欧、非三大洲的一流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以艺术为共通语言,以海艺节为共同舞台,竞相展示艺术无远弗届的魅力。

燃起全民联欢——打开大门迎宾客,创新理念办盛会,高水平演出走下大舞台,走进剧场、校园、市民广场和著名景区,艺术之光撒向全域,艺术盛会引爆全民狂欢。

文明对话 美美与共碰撞智慧火花

文化交流的本质,是心灵的交流。昔日万商云集、文明交融的千年古港泉州,在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举办期间,再迎“市井十洲人”。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随着以“美美与共——中外艺术与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艺术发展论坛、2019年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发展论坛的展开,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穿越大洋大陆,共赴一场智慧碰撞、思想交融的盛会。昔日的丝路起点,再度成为各国文化取长补短、互学共鉴的始发站。正如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朱琦所言,艺术发展论坛为沿线国家文化领域平等对话提供了有益平台,有助于各界人士相互交流、激发思想的火花。

文化专家学者的眼光,格外敏锐而细腻。

他们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举办,选对地方了。“泉州比其他地方保存着更多中外历史交流的痕迹,而且有些文化痕迹是泉州独有的。”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如是坦言,“泉州保存下来的开元寺等佛教遗迹,到今天仍然光彩照人。南音曲目《南海观音赞》,有一段与汉代张骞通西域所带回的‘摩诃兜勒’乐曲相呼应,这就是南音了不起的地方。”

借由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举办,他们对泉州多彩海丝文化的了解更深了。日本东京文物有限会社著名书法家、教授荒金治告诉大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清末民初中国杰出书法艺术家杨守敬等带来的大量拓片资料引起了日本书法界对古代书法的重视,进而出现“调和体”。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亚虎认为,李贽的思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家。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李军说,18世纪,中国与法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具体图像领域的文化交流。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国际关系部负责人西尔维娅·卡萨内利亦表示,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一座海边的城市,这也令泉州具有更加开放和国际化的特征,令人印象深刻,也非常迷人。

多彩海丝:国际语言讲述文明故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文明对话中,他们达成共识。“‘一带一路’沿线的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对话不是用某一种文化代替其他的文化,而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交流,实现‘美美与共’。”立陶宛国家歌剧芭蕾舞剧院制作部负责人Goh Seang Heong表示,目前正在筹备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未来计划到泉州大剧院展演,并将携手泉州推出更多优质的精品剧目。乌克兰基辅经典艺术中心艺术总监German Makarenko期待通过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平台,加强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深化多元文化对话。约旦艺术家、画廊策展人穆罕默德·贾卢斯希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文化领域落实“全面合作”,有效增进中国在阿拉伯地区的影响力。

群英荟萃、坐而论道。以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为媒,泉州变身文明对话的“大码头”、丝路精神的“加油站”,不同思想在这里碰撞交融,多元文化在这里整合输出,古老的丝路精神在这里再度出港。2014年以来,20多场国际交流对话活动在泉州举办,包括东亚文化之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第三届亚洲文化论坛、第三届“文化的力量”论坛、国际文化之都TED论坛、中阿城市论坛、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等。以文化为纽带,泉州努力搭建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桥梁,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艺术展示 自信呈现泉州元素

这是一场展示坚定文化自信的盛会。打上泉州烙印的艺术展演,在舞台惊艳亮相;带着闽南气息的非遗瑰宝,在博物馆中光芒四射。

新落成的泉州大剧院,上演一场与国际接轨的歌剧——

“灯火辉煌灿若那星光,街市繁华引来天下万国商,海路遥遥潮起潮落,人来人往光明城无限风光。”在开幕式上首演,歌剧《大海承诺》用国际话语体系,充满自信地带观众梦回宋元,讲述泉州故事、海丝情缘。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东方的提线木偶、西方的歌剧同台争艳时,开幕式联合总导演高山一语道破:看过了梨园戏、南音、木偶戏、高甲戏之后,闽南文化带给艺术家的陌生感与新鲜感,是创意的源头。抱着提线木偶回家的主演王宏伟说,他时时感觉,来自泉州的木偶,似乎在与他对话。这是来自古老非遗技艺的震撼。

新揭牌的泉州非遗馆,全方位展示“活”在民间的非遗宝贝——

物华之美,民间瑰宝。石雕、木雕、纸织画、木偶头雕刻、彩扎、纸扎、花灯、锡雕……来自泉州的非遗作品,藏身于仿红砖厝屋顶建筑、闽南凉亭中,通过传承人展示,神乎其技、令人目眩。

在出发前,就知道泉州曾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过的古老城市,意大利西西里金色平原协会主席阿达阿尔贝托·卡坦扎罗说:“非遗展的一大主旨,是展示传统与创新的融合,我们愿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通过非遗项目创造新的交流与合作。”

在一场场展演中,艺术家们拿出“传家宝”“看家本领”,表演打动人心,艺术架起沟通桥梁。

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献演的《千年古艺开新台》,赢得中外宾朋阵阵喝彩。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艺术总监王景贤说:“千百年来,木偶艺术参与滋养和陶冶了泉州的人文品格,陪伴泉州文化和城市共生共荣共发展,也成为泉州与世界友好交往的特殊桥梁。”而回忆起第一次近距离观看木偶戏的感受,国家一级指挥、开幕式歌剧指挥董俊杰,用“惊叹不已”形容泉州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也期待未来和木偶戏有更多合作。

来自日本泉州会的福尾毅、若代宽志,与泉州洞箫大师王大浩等人,共同演绎了传统南音经典名谱《八面金钱经》。这样的场景,让两位日本艺术家感到亲切:“日本的尺八与南音洞箫同属竹管乐器,虽远隔千里,却同出一源。”波兰的乐团团长Maria Pomianowska说,音乐是国际通用的语言,可以打通人心,当她第一次听到南音时,十分激动,因为南音的表现形式,和自己的演奏十分契合。

盛会有落幕之时,艺术给泉州留下影响久远的财富。

开幕式歌剧演出,尝试把木偶剧团和歌舞剧团“捏合”在一起,并设置全部由本土演员组成的B角队伍。主创人员带着“创作一件作品,培养一批骨干,打造一支队伍,铸造一种精神”念头,为泉州留下了一出歌剧、一群共同成长的演艺人才。

揭牌即成为全国最大非遗馆,泉州非遗馆将永久活态展示民间非遗瑰宝,并通过手艺工作坊、非遗戏台,让非遗技艺与人们活态互动。非遗展结束后,非遗大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为泉州留下永久的作品。

连续举办六届的中国海丝书画大赛,短短一个月内,收到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卢森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作品5156件,参赛作品的数量与质量均高于往届,给海艺节带来阵阵翰墨之香。

人们感叹,泉州这座“寻宝之城”,必将绽放更多绚丽的艺术之花。海艺节期间,从中央媒体到省级主流媒体,持续在重要版面和主要新闻节目推出相关报道;“泉州海丝国际艺术节”上了新浪微博热搜。围绕“多彩海丝,文明互鉴”主题,以“互联网+艺术节”为模式,网络海艺节同样吸睛:“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上,姚晨、龚蓓苾等明星,纷纷以“我为海艺节打Call”为主题,深情“告白”泉州……

全民联欢 百场展演带动一座城

艺术跨越国界,也跨越城乡。

全城共享,全民联欢。上百场的展演活动,在古城新区上演,也走向全市各地,在县城、在乡村,让老人孩子、让新老泉州人,在家门口就可以观赏到世界级高水准演出。

“太精彩了,这是学校创办87年来首次迎来国际木偶展演,皮影、铁枝、提线等五个木偶剧种携手献演,学生们都很激动,许多学生自发写了观后感。”晋江市陈埭镇涵埭小学校长林美珠说,该校90%以上学生是新泉州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国际艺术盛会,一连演出了两场让一千多名学生分批观看演出。

作为品类最齐全、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为期四天的本届国际木偶展演上,来自俄罗斯、匈牙利、韩国、印度尼西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个木偶剧团深入全市社区、学校、广场,在46个展演点献上了70余场精彩演出,为广大市民送上一道道“好看、好听、好玩”精美绝伦的艺术盛宴。“观众爆满,很多人是站着看完演出的。”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院长潘大庆说,演员们还从热烈的掌声中感受到泉州观众的热情,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力。

共一轮明月,唱百代乡音。南音是海内外弦友们共同的语言,第十三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暨纪念南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周年活动迎来了30多个海内外南音社团,同唱千年雅乐,交流南音保护传承最新成果。多年来一届接着一届办,作为音乐“活化石”的南音不仅凝聚乡情,也绽放传承的新枝。开幕式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苏诗咏与小学南音新苗同台演绎《南音生南国》。而在场外,退休市民张川里从零起步,在短短几年里,学唱南音、学弹琵琶、学吹洞箫、学着组织和参与交流会唱,带来泉的客人欣赏南音演出,与越来越多人自发汇聚为传承的新力量。

“一股浓浓的西北风扑面而来,高亢嘹亮的西北民歌穿透灵魂。泉州人有福,看到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戏剧、歌舞接踵而来。”同样是张川里,在观看了鄂尔多斯漫瀚调《牵魂线》后这样发朋友圈感慨。《牵魂线》是此次“一带一路”艺术演出周的节目之一。包括韩国、日本、泰国、印尼、黑山、波兰及中国香港、内蒙古等地在内,此次艺术周期间,10个艺术团莅泉献演,至本月30日共有18场高水平的演出。这些演出分散在全市多地举行,有剧场、校园,也有广场和景区,全部免费让广大市民欣赏。在泉州大剧院举行的三场演出,承办方还通过本社等媒体邀请市民到场观看,最后一场香港“敦煌丝路回响”音乐会将于30日晚上演出,目前已一票难求。

核心项目外,全域性活动项目也备受瞩目。以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为例,共展出千余幅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代人的摄影作品,吸引了近20个国家的200多名摄影家齐聚刺桐古城。“此次双年展涵盖面广,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了解世界摄影艺术180年发展情况的平台。”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主席杨元惺说。

事实上,艺术盛宴给予泉州和泉州人的,远不止于精神文化滋养,更多是直接或间接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显示,近年来,得益于包括艺术节庆等在内的带动,全市累计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总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8年一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659.88万人次,比增21.7%;实现旅游总收入1089.68亿元,比增29.1%,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省前三。与文化艺术密切相关的工艺美术产业,去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021.7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泉州继纺织服装、鞋业、建材家居、食品饮料等之后又一个千亿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