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杰克逊的《金刚》

  “似乎有点奇怪,我喜欢这部电影35年了,而现在我有机会重新拍摄,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实现了。有时候我会觉得对这部电影我有责任,因为是它把我引领到拍摄电影这条道路上来的。”

  《金刚》是彼得·杰克逊35年的电影梦想。在《金刚》和《指环王》之间,彼得·杰克逊更早地选择了前者,然而也正因为《金刚》的拍摄计划搁浅,他才转向了《指环王》的拍摄。而《指环王》的大获成功使他成为了好莱坞最有权力的导演之一,也使得他拍摄《金刚》的梦想最终得以实现。世上的事儿,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PJ最初的梦想

  《金刚》将好莱坞从无声时代带到了一个直升飞机和摩天大楼的时代,也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今天的电影特效工业。像《公民凯恩》影响了法国新浪潮一样,《金刚》也影响了一批喜欢怪兽和魔幻的导演,这其中就有后来凭借《指环王》而被人熟知的PJ——彼得·杰克逊。

  对彼得·杰克逊来说,《金刚》不仅是那个时代他最为迷恋的一部电影,更是改变了他一生的电影。从彼得·杰克逊9岁那年第一次在新西兰的电视频道上看见《金刚》之后,他就决定成为一名电影人,他在《金刚》的导演自述中反复说道:“它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一直在想,我要拍摄一部像《金刚》一样的电影。”“《金刚》是我所见到过的最完美的逃避现实的电影,把我对奇幻、电影制作和怪兽的喜爱都完美结合在一起。从那时开始,我就决定以拍摄电影为生,我希望用让我快乐的方式去带给别人快乐。”

  事实上,这之后彼得·杰克逊确实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甚至3年后12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了他第一部电影的拍摄——第一次翻拍1933年版本《金刚》。当时彼得·杰克逊使用了他父母的超8摄影机,在金属线框成的模型中填满了被他剪碎的衣服,而怪兽的毛发则来自他妈妈捐出的一条毛披肩。帝国大厦只是一个纸板做的模型,而且不上镜头的那一面还没有涂色,而纽约城市背景则是一条染过色的床单。虽然这部电影最终并没有完成,但这些道具至今被彼得·杰克逊保留着,似乎一直提醒着他这个有关电影的最初梦想。

  彼得·杰克逊后来真正进入电影业,是从1987年与人合作拍摄低成本的科幻喜剧片《宇宙怪客》开始,这部影片讲外星人到地球来找人类的肉体,弄到外层空间去开快餐馆的故事,情节怪异搞笑。之后,他又拍摄了几部奠定声名的恐怖片,1994年拍摄了他被主流认可、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的《罪孽天使》后,他得到了接近最初梦想的机会——重拍《金刚》。

  1994年,彼得·杰克逊就开始在自己参与成立的WETA特效公司做过一些《金刚》的视觉特效。但是后来他的《恐怖幽灵》在票房上惨败,好莱坞另外几部怪兽影片也遭遇一片恶评,环球公司就也暂停了《金刚》的准备。接下来,就是风靡全世界的《指环王》,全球29亿美元的票房和17个重要奖项使得杰克逊成了票房和口碑的双冠王,此时再来拍摄《金刚》,自然一路绿灯。这一次,杰克逊的工作合同是2000万美元的酬金及20%票房收入,这样的报酬,在好莱坞的名角中也就只有汤姆·克鲁斯和汤姆·汉克斯才能拿到,没听说哪个导演也能有此殊荣。

  可网络下载的拍摄日志

  “金刚站在帝国大厦的顶部,身体微微蜷缩地仰望着天空,几架双翼飞机突然从云层中飞过来,大量的子弹不断向金刚扫射着,金刚倒下的剪影映在纽约的天空。”这些影像,可能是普通观众第一眼看到有关重拍的《金刚》镜头,但这并不是在电影院的大银幕上播放,而是用Quicktime格式播放在个人电脑上的。这些视频图像并不是哪个制作工作室无意间的泄露,也不是黑客们的杰作,而是由彼得·杰克逊自己制作并放到网上的,他称之为拍摄日志。

  影片拍摄过程做成一部纪录片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可供网络下载拍摄日志绝对是电影界的第一次,这并不是心血来潮。彼得·杰克逊就是决意要用这些拍摄日志来记录整个《金刚》的制作过程,记录这部制作成本高达1.75亿美元的影片是如何拍摄完成的。

    作者: 218.81.210.* 2006-1-15 18:58   回复此发言

  2 彼得·杰克逊的《金刚》

  网络拍摄日志中,包括《金刚》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很多内容,而那些对影片内容能起到增补作用的更是非常多。这些视频图像中,能看到因为彼得·杰克逊本人晕船,所以影片并没有在水上布景,片中大部队开往骷髅岛的所有镜头都是在摄影棚内拍摄的,并且每个演员还都要在蓝幕前表现出一副晕船的样子。在网站上,下载最多的一个视频是美工们如何用颜料、胶水和谷物来制作动物的粪便。另一个下载颇多的视频是金刚的扮演者安迪·瑟克斯(也是《指环王》中古鲁姆的扮演者),如何穿着一件蓝色的莱卡套装一遍遍做着猩猩的动作,他的脸上沾满了感应球,以便他的表情和动作能够传输电脑中并转换成大猩猩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在拍摄日志中,还能看见彼得·杰克逊在剪辑室中忙碌的样子,累了就倒在放满杂物的沙发上睡一下,也能看见剪辑师们不停地转着胶片,时快时慢,过程很是无聊,但这也正是电影最真实的部分。

  当然,这些网络日志不仅是彼得·杰克逊和“粉丝”及关注这部电影的人的一种交流,更是《金刚》这部电影的一个发行策略。彼得·杰克逊并不希望自己这部《金刚》仍然走普通影片的发行道路——在影片上映前6个月时放出预告片,然后再买下许多块银幕,然后在全世界最多家影院上映,“当我听说环球要在6个月前建设《金刚》的网站,我就想,难道我们非得在那时才让观众了解影片?”所以,彼得·杰克逊建设了kongisking网站,由一名《指环王》的“粉丝”负责网站日常运作。彼得·杰克逊的这种做法招来了许多人非议,甚至有人说这其中可能会有广告之嫌,但是杰克逊保证这个网站没有任何广告,他承认这种做法有些先锋或者说激进,更是开玩笑地把这个网站比喻成是疯子在掌控的疯人院。

  一部好莱坞电影拍摄期间的典型做法就是,像军事演习一般向外界封锁一切消息。这种做法在1975年斯皮尔伯格拍摄《大白鲨》的时候发挥得淋漓尽致,制片人雇来了若干名保安来防止记者们进入拍摄现场,因为他们相信观众对影片知道得越少,去电影院观看的欲望也就越强烈。25年后,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也是如此,拍摄现场一纸禁令。但到了《金刚》,彼得·杰克逊却完全反过来,观众们可以在网络下载拍摄日志,网站甚至还提供BT下载。现在受到了好友杰克逊的影响,正在拍摄《Superman Return》的布莱恩·辛格也开始在网上提供拍摄日志了。

彼得·杰克逊的《金刚》(转载)

  尽管环球对《金刚》的所有胶片都有所有权,但并没有权力控制kongisking.net上的任何内容,因为这完全是属于彼得·杰克逊的。杰克逊也认为这些幕后的制作内容和很多其他影片发行的DVD中的花絮内容并没有什么分别,但他就是不喜欢那样一种经过了工作室粉饰后的腔调,每个人都微笑着说些开心的事情,好像拍摄电影多么轻松简单。他坚持认为那些日志的镜头前,拍摄时所遇到的困难、压力和每个工作人员的筋疲力尽才是电影制作中真正有意思的东西,因为拍电影就是这么艰难,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观看这些网络日志,不仅能看见电影的制作及其艰难,还能看见彼得·杰克逊这个矮胖的家伙因为这部电影在不断地变瘦。剪辑、拍戏,最累时工作21小时,只睡3小时,这个顶着巨大压力的电影超人瘦了32公斤。有一段拍摄日志是,《金刚》拍摄接近尾声,彼得·杰克逊最后一次掌镜,之后演员都会散去,只剩下导演一个人独自面对观众。画面中的彼得·杰克逊艰难地盯着摄影机说,“还有两三天,《金刚》的拍摄就结束了,然后我们就完成了任务”。眼中闪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神情。其实,彼得·杰克逊把拍摄日志放在网上,也就是把自己和一切都置身在观众面前,这总能让人联想起那个被展览在纽约人面前的金刚。但是他们之间有一点不同的是,彼得·杰克逊是不会倒下的。■

  好莱坞的精神分裂症

  记者◎陈赛

  周星驰在香港看了《金刚》之后说,这是今年看过最好的商业大片,以前觉得最厉害的商业导演是斯皮尔伯格,现在彼得·杰克逊才是No.1。

  3 彼得·杰克逊的《金刚》

  看《金刚》需要一颗强壮的心脏。一位50多岁的英国老绅士曾经是《指环王》的死忠影迷,《金刚》却让他在电影院里崩溃了好几次,应接不暇的大场面,震耳欲聋的音响效果炸得他头皮发麻,身心俱疲,“这样的电影只能看一次”。

  然而,好莱坞越来越仰仗《金刚》这种带有海量视觉特效的电影了。《金刚》花了2.07亿美元,超出原定预算的1/3,是今年好莱坞投入成本最高的电影。彼得·杰克逊对老《金刚》的“致敬”有着过度膨胀的嫌疑——比帕米诺平原更加气势恢弘的骷髅岛,完全由手工模型搭建,模型数量甚至超过了《指环王》三部曲的总和,而原版中骷髅岛的一小撮史前怪物在新版《金刚》里变成了惊心动魄的恐龙群体大奔逃。据说在后期制作的时候,乔治·卢卡斯秘密到访,视效指导Alex Funke带他参观硕大的手工模型部。握着丛林中最小的一片塑胶树叶,乔治·卢卡斯先是目瞪口呆,然后讪讪地说,“我可以在电脑里做出来。”Alex Funke则笑道,“那又怎么样?”在他们的机房里,3500台计算机里正在处理高达25英尺的大猩猩和一个完整的纽约城。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让人们心甘情愿走进电影院,花上3小时看一个60多年前老掉牙的故事,还一口接一口地倒抽凉气呢?

  乔治·卢卡斯是好莱坞计算机特效的始作俑者,在他那个年代,计算机特效昂贵到只做得起一个90秒的镜头——《星球大战》中一个死星的全息图,而到了彼得·杰克逊,《指环王》的3/4,包括20万士兵竟都由计算机生成。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资深影评人爱德华·杰将计算机特效称为好莱坞患的一场“精神分裂症”——正常的电影本应是拍摄、剪辑、精剪、润饰,但计算机特效的介入却将电影的整个流程完全割裂。

  首先,实拍与特效不得不分别进行。想象一下,一个空空如也的房间,演员穿着绿色的弹性纤维紧身装,自顾自念着一长串的台词,手中握着想象中的武器,还要对着远处或者不远处并不存在的怪兽反应出种种奇怪的表情和动作。是否很像精神分裂?在另外一个工作室里,计算机也许正在给他画服装盔甲,建好华丽或阴郁的背景,在他空空的手中放上武器,再在他面前搁上一个甚至一屋子的怪兽……除了尚可辨认的真人明星之外,你无法分清楚到底哪些元素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为了保证进度,很多电影的特效都要分给好几个公司同时进行。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在《魔鬼终结者3》中,施瓦辛格的左半张脸是在新西兰做的,右半张脸是在洛杉矶做的。剪辑师也常常要在各种原料都不齐的状态下,一边想象着一边下剪刀。“一部电影拍得七零八落,像经历了一场绝对的精神分裂”,《魔鬼终结者3》的导演乔纳森·默斯托曾经抱怨。

  彼得·杰克逊却是好莱坞少有的能控制这种精神分裂症的导演,计算机特效在他手中更像画笔和颜料,能自由挥洒。除了他在家乡新西兰拥有一个足够强大的特效工作室之外,更因为他本人对于电影与特效技术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把控力。

  计算机特效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营造幻想世界的,观众踏入电影院,也是为了看到一个想象中才存在的世界。彼得·杰克逊却在他的幻想世界里追求绝对的真实感,“任何一点不真实都会让整部电影变成PS2里的笑话”。就像《金刚》中骷髅岛恐龙集体奔逃的那场戏。庞大的恐龙不仅形态各异,肉感十足,他们夺路狂奔、挤来撞去、摔倒在地的姿势,以及脚踩泥土崩塌的细节都有着惊人的真实质感。演员们在恐龙脚下逃命的表演与计算机生成的恐龙动作之间的交互,在合成时更表现出不可思议的一致性。汹涌的大奔逃中,导演还不忘安排一只邪恶的小恐龙对几个演员穷追不舍,凶狠的表情与动作令整场追逐显得更加凶险。相比之下,《无极》中牦牛之战就显得特效痕迹过于明显,更接近于卡通效果了。自从《指环王》给“大场面”下了一个新定义之后,很多导演都试图模仿、追赶甚至超越,但大多号称“大场面”的影片都是空有其大,大的没有内容,缺乏细节,就像《无极》的王城,连普通观众都觉得其粗糙平面到难以容忍。实在的弄不了,就只能弄些虚的,就像那些飘得没完没了的羽毛。

  4 彼得·杰克逊的《金刚》

  在《指环王》三部曲中,彼得·杰克逊在特效与故事之间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平衡,这是乔治·卢卡斯甚至斯皮尔伯格经常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太多的特效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讲一个体面的故事了。彼得·杰克逊显然还很懂得如何煽情,对于“感情戏”的投入丝毫不亚于对骷髅岛和史前怪兽的热情。如果在老版的《金刚》中你无法相信这对美女与野兽之间有爱情,那么在新版的《金刚》中,你将不得不相信,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尤其是爬上帝国大厦之前,金刚手握着安在冰上旋舞时的眼神。技术人员在金刚的眼部花费了大量心血,所有眼皮与眉毛附近的肌肉都经过了非常复杂的计算机建模,才让它的眼睛出现深度和感情。眼神其实取自演员安迪·瑟克斯——《指环王》中古鲁姆的扮演者。古鲁姆毕竟还能说话,这个不能说话的大猩猩只能靠眼神交流来表达感情。所以,安迪每次表演之前都要化两个小时的妆,脸上不同部位夹着135个微型传感器,这样才能将他的表情非常精细地捕捉下来。他眼中的愤怒与狂喜、惊讶与迷恋,通过计算机映射到25英尺的大猩猩眼中,让人同情他的无辜,却又畏惧他的危险。安迪还扮演了船上一个单眼厨师,这大概就是了解电影内幕的妙趣所在,因为你无法想象,厨师与大猩猩竟然是同一个人。

  1月22日,《金刚》将在国内上映,想必又会掀起一轮新的观影狂潮,其热闹程度也许不亚于当年的《指环王》三部曲。张建亚,第五代导演中的“技术顽童”,当年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指环王》时,激动得热血沸腾,感到的是一种天翻地覆的刺激,“电影技术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我们这些人还在等什么?”

  《十面埋伏》、《无极》显然不是我们期待的最好结果。这次《金刚》上映,不知是否能刺激一批新人?■

  《金刚》七问

  记者◎于萍

  “金刚”隐喻了什么?

  《金刚》不过是最新版的“美女与野兽”?或者隐喻了男人骨子里的兽性?或者是一场青春的葬礼:小青年苦恼于笨拙的外貌,污秽的长发,以及面对姑娘时的不知所措?或者干脆是一部讥讽奴隶制与种族歧视的现实主义巨作?都对。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大卫·格瑞温在《欲望之上的男性》一书中揭示《金刚》的涵义:“‘金刚’被赋予了所有男性的想象:富有力量,热爱自由,鄙视体制。他是所有男性内心的恐惧与向往。”在大卫教授看来,《金刚》就是个老套的爱情故事:男孩爱上了女孩,男孩失去了女孩,男孩又去追寻女孩。其中又包含了种种冲突:两性吸引与社会禁忌,胜利与失败,远古与现代,自由与专制……因此“金刚”这个欲望想象的产物,你看他是什么就是什么,老幼中青,皆能在这只大猩猩身上找到自身原型。不过大卫教授又话锋一转:“也许‘金刚’并没隐喻什么,大猩猩就是大猩猩。”

  为什么老《金刚》出现在1933年,新《金刚》重现于2005年?

  1933年的《金刚》源自出品人梅里安·C·库珀(Merian C.Cooper)的一个梦;新《金刚》源自导演彼得·杰克逊9岁时对这个梦的崇拜。但新老《金刚》出现于这两个年头,并非某人念头一闪。上世纪3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而电影拍摄前8年,发生了探讨科学与圣经是否冲突的“圣可布案”(Scopes Trial),律师们激烈争论着人究竟是神的产物还是灵长类动物的进化,猿猴恐惧由此而生。老版的《人猿泰山》也在1932年出现。大萧条作为外力,经济的倒退激发了人们对进化倒退的恐惧。这在老《金刚》中有所体现,开场,女主角是个偷苹果果腹的潦倒女子,除了接受危险的电影拍摄之旅的邀请,她别无出路。而“金刚”的出现成为纽约人内心恐惧的比喻:他们渴望挣脱金钱的牢笼,害怕失业与饥饿。为什么新《金刚》出现在2005年?除了彼得·杰克逊的个人原因,《怪兽表演:恐惧的文化历史》一书的作者大卫·斯戈尔解释:“恐惧再次降临美国。‘9·11’后的不安全感,恐怖主义,社会压力,使美国人再次陷入了神与猿的疑惑中,达尔文的进化论再次遭遇危机。”

    作者: 218.81.210.* 2006-1-15 18:58   回复此发言

  5 彼得·杰克逊的《金刚》

  为什么新《金刚》把场景安排在上世纪30年代?“因为《金刚》的标志镜头是大猩猩在帝国大厦尖顶被双翼螺旋桨飞机撞下。如果场景换成当代,双翼螺旋桨飞机是不符合逻辑的,要改成直升机或喷气式飞机。”彼得·杰克逊说。的确,帝国大厦和双翼飞机都是当时美国财富智慧和权力的象征,而那个时代被认为更富有当代美国人所欠缺的冒险、勇气和团结精神。场景放在30年代还有一个好处:只有在那个年头,才有可能出现人兽共存的骷髅岛,而不是已经变成了主题公园。

  他为什么叫“Kong”?

  大猩猩的这个名字是梅里安·C·库珀的主意,但最初雷电华电影公司既不喜欢这个名字(觉得它太中国化),也不赞成拍这样一部怪兽片。他们让库珀先制作一部样片,由Willis O’Brien监督视觉特效,片中演员扮演的大猩猩拍打着塞了足球内胆的胸脯,露出獠牙,雷电华才给这《金刚》的拍摄开了绿灯。但“Kong”依然没有得到接受,片名曾先后被定为:《怪兽》、《猿猴》、《猿猴之王》,最终还是遵从了库珀的意思,定为《金刚》。此后“金刚”这个称呼不仅多次出现在电影中,还上过新闻标题。几年前,孔令辉在美国正红,一个美国体育杂志在新闻中亲切地叫他“King Kong”。

  真有“金刚”这样的大猩猩吗?

  大猩猩(Gorilla)曾被列入“世界十大神秘动物排行榜”。常有一种生活在非洲丛林里的巨猿的传说,这种巨猿被当地人称为“enge-ena”,传说比人还要高大强壮。直到1847年,一个美国传教士设法得到了这种动物的一个头骨和身体其他部分的骨骼,人类才对西部低地大猩猩(Western lowland gorilla)有了科学认识。虽然不及“金刚”庞大,大猩猩在全世界200多种灵长类动物中也是体型最大的,重者可达300公斤,同时,它还是素食动物,采食树叶的比例占所吃食物的86%。大猩猩的活动领域很大,每群占地4~30平方公里,且从不固守一地,喜欢走走停停,在游荡中采食,但又相当有节制,不等把一棵树、一片灌木丛的树叶吃完就迁向新的采食地。据统计,目前世界上野外存活的大猩猩约有620只,主要栖居于非洲刚果境内的Virunga山脉和乌干达的Bwindi国家森林公园。

  新老《金刚》有什么不同?

  老《金刚》耗资76万美元,1933年3月2日在纽约公映,一天放映10场,上映4天后票房收入9万美元,这在当时电影票15美分一张的情况下十分了得。电影最终收益达到170万美元。电影拍摄中,使用了6个18英寸高的“金刚”模型,在电影海报中,“金刚”看上去有50英尺。“金刚”的嚎叫声来自狮子和老虎的咆哮声。大猩猩站在帝国大厦顶端被双翼飞机撞下的场景由导演库珀和斯考德萨卡设定,他们认为,谁把“金刚”放到那儿的,就该由谁把他拿下来。库珀邀请女演员Fay Wray出演女主角时介绍说:“你将跟好莱坞有史以来最高大、最黑的男人演对手戏。”Fay Wray以为他说的是克拉克·盖博。

  新《金刚》耗资2.07亿美元,电影开拍前彼得·杰克逊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酬劳,成为好莱坞历史上预付薪酬最高的导演。今年愚人节,PJ在网络拍摄日志里开了个玩笑:他宣布正在拍摄的《金刚》将有两个结局,其中一个是“金刚”的儿子赶到,与阿道夫·希特勒的基因变异人展开了生死搏斗。电影中的骷髅岛取景于新西兰的一个岛屿,那里被放置了10.4万株人造植物和120棵微型热带树木。新“金刚”完全由电脑特效完成,高24英尺。虽然这个巨大的灵长类动物来自3D技术,但他的动作由演员安迪·瑟克斯表演完成(因此安迪被认为是该片绝对的男一号,只不过穿了件毛外套)。老《金刚》女主角Fay Wray曾受邀出演新《金刚》,由她在结尾处说出点题的台词:“不是飞机,而是美女,杀死了野兽。”可惜她在2004年8月去世。晚宴那场戏中,女主角戴的帽子正是Fay Wray在老《金刚》中戴的那顶。新《金刚》中的导演卡尔这个角色完全以彼得·杰克逊为原型,形神兼备——在彼得拍摄《指环王》之前,也如同卡尔一样狼狈,四处求神,八方点香。扮演者杰克·布莱克在电影拍摄中还专门研究揣摩过彼得·杰克逊的行为举止,彼得则对这个人物进行了一番调侃,有台词一句:“相信我吧,因为我是个搞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