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改编自村上春树的小说《烧仓房》与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烧马棚》,是一个关于愤怒与阶级差异的故事。《烧仓房》基本上就是电影的前半段,到钟秀跟踪Ben之前的内容。《烧马棚》则可能看成钟秀的人物前史,讲述他性格的形成过程。

在一次送货的过程中,年轻的邮差钟秀偶然间与童年好友惠美相遇。在前往非洲旅行之前,惠美请求钟秀照顾她的猫咪。旅行回来后,惠美向他介绍了Ben,一个她在旅途上认识的神秘男人。一天,本向钟秀展示了一种奇怪却又让他无法抗拒的爱好……

三个角色

钟秀是一位想当作家的处男,Ben是一位不知身份的富二代,惠美是一位一心自毁的女青年。三人在一个愉快的下午,一边抽着大麻,一边看着夕阳,一边享受着无边无际的黑暗和寂寞。

三人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异

钟秀和惠美到ben家做客,ben的朋友不过是把惠美看成是跳梁小丑。

惠美和钟秀对ben是友善的,觉得有这样的朋友很添彩,甚至她们丝毫不会打ben财产的念头,也没有占便宜的思想,钟秀翻看抽屉,不过是出于一种窥视的心态。本质上,底层人还是单纯善良的。

​聚会中,钟秀一言不发,惠美讲着自己去旅行的故事,而身边那些人眼中充满了戏谑与嘲讽。

阶级差异让钟秀和惠美酝酿出两种情感:愤怒和悲哀。

2018年电影观后感·第115部·燃烧 (2018)

钟秀愤怒的对ben说,我喜欢惠美。但是他知道,处在自己的阶层里想要得到惠美难度很大,也明确知道惠美不会选择贫穷的自己。而惠美悲哀的脱去衣服,半裸着身体在夕阳下跳出一段饥饿舞。舞毕,泪流。

ben作为大饥饿者,他衣食无忧,但是精神上的空虚则更加恐怖。在聚会上,ben坐在一边打着哈欠,他对所谓的聚会没有一点兴趣。他喜欢烧塑料大棚,一桶汽油,一根火柴,十分钟就让塑料大棚灰飞烟灭。只有烧掉塑料大棚,才能满足他精神上的空虚。en口中的塑料大棚,就是一个个的人。

在ben的眼中,钟秀是塑料大棚,惠美也是塑料大棚。

边缘人群和塑料大棚之间,是何其的相似,边缘人群没人在乎,甚至被普通人躲避,废弃的塑料大棚立在田间,任由风吹雨打日晒。

ben说:它们值得烧,因为没人在乎。而在他的眼中,像惠美、钟秀这些边缘人群值得杀,因为同样没有人在乎。

一抽屉的廉价饰品也证明了,ben不断地在杀害不同阶级的女性。在用一次次的杀人焚尸来填补心中无尽的空虚,而且Ben丝毫体会不到罪恶感。

也许对于惠美、ben来说,死亡真的是一种解脱。而钟秀,却依然在这个社会挣扎。杀掉ben,肯定不会被发现的。就像ben之前杀掉一个个的女孩子一样,她们都是这个社会的边缘人,ben同样也是,只不过阶级不同而已。

生命的意义、活下去的动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人生的困境、不愿面对的问题,每个人也都会遇到。在Ben口中,他是通过点燃塑料大棚获得释放,听到身体深处响起的贝斯声。

Ben所谓的烧大棚,明显带着杀人的隐喻。而他开车带着惠美去家乡看钟秀显然也不是意外,而就是像他所说的那样,是为了“踩点”。看还有没有人在意惠美这个落魄的女孩。如果已经没人在意她的存在和死活,这样当她被杀失踪之后,也就没有人会注意到了。

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却又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世事如此残酷。很难想象一个人如同草芥无足轻重。可是你看,当冷蓝在夜色蔓延之前忽然覆盖万物的灰烬,没有人驻足留恋。因为万物破晓时又会出现,因为同你一样平常的人很多。

惠美灿灿斜阳,绚烂晚霞,惠美脱去上衣,在微风之中,用手做出飞鸟的样子展翅翱翔,然后赤裸上身翩翩起舞。惠美跳着跳着就哭了,因为她失去了自我,迷失了自我。而天空也从夕阳的红晕转变为入夜的墨蓝。

现实生活中,也许很多年轻人就是惠美。爱慕虚荣,攀权求富,阶级错位,身份迷失。

世界的美好是自然规律衍生,同样也是可塑性极强的创造,便有了夕阳和舞蹈。而美好的身后是两种感知的理解,一个是男主角因为喜爱而愤怒的想要保护,一个是本因为洗礼而愤怒地想要破坏。两种愤怒的自命题交织一起,迸发火星,导致最终的燃烧。

​《燃烧》是一部很悲伤且很黑暗的电影,电影用很多美不胜收的镜头来传达世界的美好,却表达了一个悲惨世界,强大的反差感让人看过影片后尝尽酸甜苦辣,通过那些非常符合电影的特质且无法说明只能感觉的特性来超越意识般的经历了一场千变万化的轮回。

电影作为一种思想的载体,为我们的生活平白注入了很多希望。

好电影,如宝藏。它给你的力量和启示能让你取之不尽。

配图源于网络和观影截图,感谢原图!